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49dd9d0100kuqv
时间:2010-07-08
据报道,中国的域名投资人通过海外域名担保交易网站获得的三个域名被强制收回,损失数百万人民币。整个事件的详细经过是,Hanson是来自中国的域名投资人,2010年3月通过Escrow.com域名担保交易网站购买的BQ.COM、Ycw.com、Usd.net三个域名被强制收回,原因是因为域名持有人向威瑞信VERISIGN发信,声称自己身份证信息与E-mail被盗,致使域名遭窃并被盗卖,要求威瑞信取回这三个域名。后在收到域名持有人的投诉后,ICANN认定这是一起域名盗卖行为,并将这三个域名强制转移出了中国买家Hanson的账户。根据公布的价格信息,单是BQ.COM就让这位中国买家损失了130万人民币,连同YCW.COM、USD.NET,这位中国买家损失已超过数百万元人民币。
这是一起典型的境外域名注册欺诈的案例。案件中,中国域名投资人Hanson遭遇了欺诈。单从本案目前的事实来看,不能确认是否就是一起“域名盗卖”。可能发生的事实有两种情况:其一是有第三人冒用BQ.COM等三个域名与Hanson进行交易,也就是“域名盗卖”;其二有可能是BQ.COM等三个域名的持有人与Hanson进行交易后再利用ICANN的规则,收取转让费之后再投诉将域名索回。
对于第一种情况,域名投资人在域名转让过程中该如何防范这种欺诈风险?就必须要核实转让人与域名注册持有人身份信息是否一致,从而确认域名转让人是域名的真正持有人。对于域名投资人来说,这种注意义务在境外域名转让过程中实际上是很难充分尽到的。因为,.com等国际域名并没有实行实名认证,大量域名注册信息不真实、不准确,很难准确判断域名持有人的真实身份。来自ICANN的数据显示,com、net、org等域名注册信息不实现象非常突出,被调查的域名中,注册信息属实的仅占23%。
这一方面极大的欺诈威胁,国内域名投资人已经比较充分地认识到了。在投资境外域名的时候,就采取其它措施来防范。最主要的一个措施就是选择第三方交易平台。在Hanson案中,他一样选择了Escrow.com域名担保交易网站。在遭遇欺诈之后,理论上Hanson是可以向该网站投诉,甚至是要求该网站来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事实上国外域名担保交易网站的担保交易作用对于广大国内域名投资人来是形同虚设。类似于本案,Hanson是根本无法通过美国法院来开展诉讼维权,因此他无法向交易网站寻求帮助的,也无法求偿于该网站。
同时,对于那些因为注册系统的漏洞,导致域名注册信息被修改,域名投资人上当受骗就防不胜防了。去年曾经就发生了,包括sou.com在内的12个com域名被离奇转移,而域名的所有者甚至都不知情。犯罪分子完全利用的就是.com域名的安全漏洞。
假设Hanson案是第二种情况,域名持有人先将域名转让给Hanson,然后又利用ICANN的规则,将域名索要回去。这揭示的是国内域名投资人所面临的最大法律风险——在遭遇域名纠纷时无法充分行使自己享受救济的权利。在域名投诉时,国内域名投资人明显处于弱势地位。.com域名发生纠纷之后,国外域名原持有人无论是使用诉讼还是向ICANN去投诉,国内域名投资人由于法律习惯、语言障碍、地理位置等问题,造成了难以应诉或应诉成本极高,明显处于不利的位置,败诉的概率非常之大。在今年年初,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一份数据就显示,全球域名争端中原告方来自于美国,占到总数的43.87%,同时全球85%域名诉讼都以原告方获胜而告终。
域名具有巨大的财产价值,是毫无争议的,域名投资人越来越多。不过,Hanson案提醒了国内域名投资人要想切实保障自己的域名财产权,就必须谨慎。